國家網信辦日前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深入推進,數字企業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數字技術和科技創新如何為就業這個重大民生工程帶來新模式、新增量,也引發社會關注。 近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平臺社會經濟價值研究報告》,重點對互聯網平臺促就業情況進行了最新調研。該報告指出,支付寶等互聯網平臺連接數千萬小微企業,應重視其作為就業“蓄水池”和“鏈接器”的作用。報告還認為,互聯網平臺主要從創造直接就業崗位、生態催生就業、平臺促進就業、助力重點及特殊群體就業等多方面拉動就業。 以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在打破時空界限并形成協同、開放、多邊型經濟模式。新就業形態也隨著數字技術發展而興起,為創造新的工作崗位、提高生產率及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帶來新機會,亟需進一步的市場化法治化保障。 緩解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 隨著數字化和平臺經濟的蓬勃發展,互聯網平臺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不僅僅是個人消費場所,也是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最大服務業數字化開放平臺之一的支付寶在促進就業方面的積極作用也得到廣泛認可,并將發揮更大價值。 一方面,最直接的就是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一頭連接數千萬中小微企業,一頭連接千家萬戶尋常百姓,對于就業的促進作用不容忽視。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都陸續轉向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從而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無論是在線銷售還是外賣配送,都需要大量勞動者參與其中,通過為勞動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業渠道,有助于緩解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為勞動者提供更加廣泛的就業機會。 廣大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然而由于其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等原因,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備受關注?;ヂ摼W平臺通過提供數字化工具,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和資金等支持,成為促進就業的一大推動力。這一點,從支付寶平臺推動服務業數字化,拉動40余種新職業形態的發展,就是其中的鮮活體現??梢灶A見,隨著數字化和平臺經濟進一步發展,其就業促進作用將發揮得越來越充分。 另一方面,作為新就業形態的主要承載者,對創新就業形態也具有深遠影響。通過靈活的用工方式,提供更多的就業形式。我們知道,傳統的就業形式往往需要固定的工作時間和地點,而互聯網平臺則提供了更加靈活的用工方式。例如推出工作眾包模式,讓很多自由職業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這也為那些無法全職工作的人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同時,這種靈活用工方式也有助于解決傳統就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穩定性不足和缺乏保障等。 基于獨特的數字技術和資源優勢,不斷催生出新的就業形態和新興職業。包括直播帶貨、外賣騎手、網絡主播等,這些新就業形態不僅在創造就業機會,而且也改變了傳統的就業模式。以外賣騎手為例,在過去這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職業,而如今,大量騎手通過外賣平臺獲得了就業機會,同時也帶動了就業鏈條上其他環節的就業。因此,在促進就業方面呈現出了明顯的創新性和靈活性,值得進一步加以研究和持續推進。 提升和優化勞動者就業環境 數字生態帶動就業也值得關注。數字生態帶動就業,即平臺不僅能創造就業機會,還可以提升整個就業市場的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從而間接帶動更多就業。例如,通過推出薪稅貸款、工資代發、企業社保繳納等一系列與就業相關的數字服務,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和經營水平,從而帶動更多就業崗位的產生。在相關服務模塊中,企業可一站式辦理員工薪資代發、社保繳納、個稅申報等業務,從而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員工通過數字平臺實現線上辦理,方便快捷,從而有助于提高就業質量和滿意度。因此,數字生態帶動就業具有積極意義和廣泛應用前景。 與此同時,通過在線化技能培訓和知識共享,可提高就業者的就業能力。與傳統企業相比,互聯網平臺更加注重技能和知識的應用,從而也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技能培訓和知識共享機會。通過開設在線課堂、推出培訓計劃等方式,為勞動者拓展更加全面的職業培訓和能力提升。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就業者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也有助于解決就業市場中存在的技能不對稱和人才流失問題。 針對不同就業群體,數字平臺開發一系列特色就業服務。例如,可面向農民工群體開發工友平臺,提供在線招聘、勞務管理、工資結算等一系列服務,幫助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可面向殘障人士推出無障礙就業計劃,開設手語客服、無障礙設計等職位,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獲得更多就業機會?;ヂ摼W平臺應根據不同就業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就業服務和支持,從而實現精準就業和穩定就業。 此外,通過合規經營和規范管理,以提升和優化勞動者就業環境。隨著就業市場的規范化和法治化,互聯網平臺也持續加強自身合規經營和規范管理。通過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加強用工管理、推出勞動保障措施等方式,為勞動者提供更加公正和穩定的就業環境。同時也積極參與和推動就業政策的優化和落實,為就業者爭取更多的權益保障和福利待遇。 為穩就業和促創業保駕護航 為此,應進一步強化對互聯網平臺支持力度,在法治化監管軌道下,制定促進其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互聯網平臺與就業市場的良性互動和協同發展。 首先,要積極順應數字經濟大勢,支持平臺經濟和數字生態健康發展,為新型就業和新興職業培育成長搖籃。秉持包容審慎原則,在堅守底線思維前提下,允許創新試錯、市場自我糾偏,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其次,應將數字素養和技能納入教育體系,針對數字生態中的新型就業和新興職業勞動力群體開展數字技能培訓。還要將新型就業、新型職業作為人才鏈的重要一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實現新型就業和新興職業與數字素養、職業技能的深度融合。 最后,要強化問題導向,及時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并制定相應規章制度,破除新型就業和新興職業成長障礙。通過強化法治保障,呵護新型就業和新興職業茁壯成長。 總而言之,應當以改革的辦法、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發揮互聯網平臺和數字經濟的作用,更好地為穩就業、促創業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