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打通企業的生產、管理、銷售和服務全流程,工業互聯網為食品企業解決信息采集自動化程度低、完整度低、銷售終端動態數據缺失等痛點問題;通過數據、信息和資源的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共享,工業互聯網助白酒企業實現原料信息自動關聯率由30%提升到100%,信息查詢的準確度由60%提升至100%……近年來,工業互聯網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上的作用持續彰顯,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工業化戰略性基礎設施,已成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數據,工業互聯網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166個中類,覆蓋工業大類的85%以上;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5.5%;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過8100萬臺(套)。 萬物互聯是這一切實現的前提,而萬物互聯的基礎是“萬物標識”即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互聯網的“神經系統”,在促進工業互聯網跨系統、跨環節、跨地域互聯互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 “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積極進展?!惫I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級巡視員王鵬表示。當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已全面融入工業企業研發、采購、生產、倉儲、物流、銷售環節,在企業內外部產生價值,幫助工業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升管理效率、促進模式創新,賦能工業企業由數字化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根據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標識大會上發布的數據,目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5﹢2”國家頂級節點體系已全面建成,全國已上線二級節點284個,實現了全國31個省、區、市全覆蓋,累計標識注冊量超過2600億。 “標識是整個數據的入口,通過我們標識的數據,能夠建立整個編碼和標識系統,實現企業全產品周期、上下游產品鏈和服務鏈之間的數據流通,能夠給工業數據的流通創造價值?!敝袊畔⑼ㄐ叛芯吭嚎偣こ處煱搅⒈硎?。 當前,標識應用已覆蓋汽車制造、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鋼鐵等40個行業,共形成9大模式、20余個典型應用場景,應用體系初步形成。主動標識載體應用成效初顯,主動標識載體已部署2125萬枚,用于入戶熱計量表數據采集、入戶燃氣表數據采集、工業傳感器數據采集等。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能夠實現上下游的機器與機器之間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數據交互?!卑搅⒈硎?,如在采購環節,對供應商訂單、合同、需求等進行標識,在倉儲物流環節,對庫區、人員、單價、貨價等進行標識,通過打通上下游的數據,提高貨物周轉的效率。 記者從大會上獲悉,當前,標識服務企業已經超過25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20%,累計注冊量突破了2600億,是去年同期的2倍,主動標識載體已經部署超過2000萬枚,在產品追溯、質量管控、協同生產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已逐步從經濟建設向綠色低碳、安全生產等領域拓展,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數據互通、信息共享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 “下一步,我們要打造人機合作管理決策的智能化系統,把底層的裝備和生產過程變成智能自主系統,實現制造流程的全局優化以及個性定制的高效化?!敝袊こ淘涸菏坎裉煊釉跁媳硎?,我們現在好多是靠人的觀測,以后要變成以大數據驅動的、實時的監測和借助AI系統的工況識別。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正步入規模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趙志國在日前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積極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與工業互聯網緊密協同。抓重點行業,編制工業互聯網與電子信息、工程機械等重點行業融合應用指南,推進標識“貫通”行動,促進工業互聯網在重點產業鏈的普及應用。 在政策的引領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要繼續打造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神經系統”。加強標識解析體系與企業信息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等軟硬件的適配,打造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的示范標桿,促進標識應用向更多垂直領域加速延伸。 |